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首个智能传感技术白皮书

阅读:674 2024-07-02 20:48:55
解读新闻: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首个智能传感技术白皮书
 
日前,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正式发布关于智能传感技术的白皮书《未来电网智能传感技术》。该白皮书由我国专家牵头,深入探讨了数字电网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路线,构建了未来数字电网传感技术的国际标准框架,涵盖发电、输电、变电、配电、用电、碳排放以及一二次设备融合等多个关键领域,为微型智能传感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提供标准布局。白皮书的编制汇集了来自中国、加拿大、德国、美国等国家的16家知名企业、研究院所与高校的智慧,为智能传感领域国际标准制定提供了发展方向。
 

深度解读《未来电网智能传感技术》白皮书

背景

智能传感技术作为现代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,能够提供精准、实时的数据支持,助力电网的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。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推进,电网系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,包括高效能耗管理、可再生能源接入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。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发布的这份白皮书,正是针对这些挑战,提出了智能传感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路径。

应用

白皮书《未来电网智能传感技术》提出的标准框架涵盖了以下关键应用领域:

  1. 发电:智能传感器可监控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,优化发电效率,并提高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水平。
  2. 输电与变电:通过实时监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设备的状态,智能传感器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预警,确保输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。
  3. 配电与用电:智能传感器在配电网中应用,可实现用电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,帮助优化电力分配,减少能耗,提高用电效率。
  4. 碳排放:智能传感器可监控电力系统中的碳排放数据,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。
  5. 一二次设备融合:通过智能传感技术,实现一次设备(如变压器、开关等)和二次设备(如保护装置、控制系统等)的高度集成和协同工作。

影响

  1. 国际标准化:白皮书的发布为全球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框架,促进了各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,推动了智能电网的全球标准化进程。
  2. 技术创新:标准的制定将推动智能传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加速新技术、新产品的落地,实现电网系统的智能化、数字化升级。
  3. 市场机遇:智能传感技术的标准化应用,将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,促进智能电网产业链的发展壮大。
  4. 能源管理:通过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,电网系统的能效管理将得到显著提升,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。

建议

  1. 政策支持:各国政府应加大对智能传感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,推动相关标准的落地实施,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。
  2. 研发投入:企业应加大对智能传感技术的研发投入,提升技术创新能力,抢占市场先机。
  3. 人才培养:加强智能传感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,打造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,支撑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。
  4. 国际合作: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技术交流,借鉴全球先进经验,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。
  5. 市场推广:通过市场宣传和推广,提高智能传感技术的认知度和应用率,推动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普及应用。

综上所述,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《未来电网智能传感技术》白皮书,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,为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各方应积极响应,推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,共同构建绿色、高效、安全的未来电网。

本文《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首个智能传感技术白皮书》网址:https://www.yingwu.net/news/343.html
相关文章
{{ v.title }}
{{ v.description||(cleanHtml(v.content)).substr(0,100)+'···' }}
你可能感兴趣